我的志願
- 昕 程
- Oct 26, 2018
- 2 min read

講到我的志願,我其實也跟你們一樣覺得這是從上小學以來最難回答的問題,原因沒什麼稀奇不過就是沒想法罷了,我們都是平凡人對未來沒什麼想法好像覺得等到大學畢業再來想也不遲。大人總催促我們上高中開始要對未來有一點草圖,但在這樣單一化的教育下,好像即便想要描繪未來藍圖也毫無頭緒。
我試著從媽媽和補習班老師的建議下從擅長的學科著手,但遺憾的是一個普通的高中生通常沒有任何一個科目特別突出,因此這個方法宣告失敗。而大多數的同學也跟我一樣好像只有這招,失敗了就束手無策變止於此步,於是我的志願永遠是個謎。
在台灣,對未來迷茫沒想法是高中生的通病,書都讀不完哪有時間想那些虛幻的東西?來美國後每回遇到新認識的朋友,他們頻頻問我:「你以後想幹嘛?」我都會摸摸鼻子嬌羞地說:「我也不清楚。」他們聽到後便會把眼睛和嘴巴睜大和脖子往前伸一臉不解的的看我。幾次後我發現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我也得對自己的未來有點想法付起這個責任
但到底要從何處下手呢?我毫無頭緒。於是某天晚上我跑去敲轟姐的房門問他:「到底如何才能知道我大學要讀什麼?」他看我一連迷茫便微笑得說:「如果你永遠都只是不停問自己未來要幹麻,那你永遠不會有答案。」我不解地看著他,他便繼續說:「這個問題太大了,想解決問題就是試著把問題撕成一小塊一步一步來。拿我來當例子,我知道自己希歡寫東西所以我有可能可以當一名作家;我知道我對太空有興趣,所以我可以從事太空研究相關的工作;我也希歡物理或許這能跟太空有所連結。」「這些都是我喜歡的事情,我只是還沒決定到底要哪一個但這是大致的方向。」
坐回電腦桌前,我開始思考我喜歡什麼呢?這大概花了我三個月左右不間段的思考,統整完我發現我喜歡看一些勵志的書籍和激勵人心的演講;我喜歡看關於教育方式的報章雜誌;我也希望以後可以像爸爸一樣成為一名生意人。透過一系列的思考和搜尋我覺得我的想法跟心理係有所媒合,從那刻起每當別人再次問起我大學選什麼主修時我總說:「心理學吧!」
Commentaires